剛剛在放工時遇到一則趣事,分享一下。
話說我每天放工都會在出了地鐵站後,轉乘巴士,在七時多的繁忙時間,自然多人排隊等巴士。正當我排隊等巴士的時候,有一位穿套裝的小姐走近,逐個向排隊的人問問卷。我心想又來了,這一招其實外表好像很有效,因為每個人都在排隊,不能推說自己忙走了去,但其實是沒有效,因為人家不想做問卷你也沒法子。
當她走過來問我時,我看了一眼問卷,好心要問就做好一點,格式求其都算,就連是甚麼機構/組織/團體也不說,為甚麼我要答你?(我也蠢了忘了問,不過人人趕回家,怎會有時間管這些)此時剛好有巴士進站,我為求不夜長夢多,趕快地回應了幾條問題,最後原來更要留低資料。哦,原來搞那麼多也是為這個嘛,好…你覺得會有人會為這個不知名團體留下自己電話號碼嗎?送給你拿去賣?
留了一堆廢的資料才上車,試問真的有心問卷調查又怎會這樣?保證你們一定白費工夫。活在這個年代,對自己的個人資料保管一定要更小心。可能我認識少,為甚麼政府出了那知甚麼拒收廣告電話名單後,情況好像沒有好轉,反而變本加厲?
話說我每天放工都會在出了地鐵站後,轉乘巴士,在七時多的繁忙時間,自然多人排隊等巴士。正當我排隊等巴士的時候,有一位穿套裝的小姐走近,逐個向排隊的人問問卷。我心想又來了,這一招其實外表好像很有效,因為每個人都在排隊,不能推說自己忙走了去,但其實是沒有效,因為人家不想做問卷你也沒法子。
當她走過來問我時,我看了一眼問卷,好心要問就做好一點,格式求其都算,就連是甚麼機構/組織/團體也不說,為甚麼我要答你?(我也蠢了忘了問,不過人人趕回家,怎會有時間管這些)此時剛好有巴士進站,我為求不夜長夢多,趕快地回應了幾條問題,最後原來更要留低資料。哦,原來搞那麼多也是為這個嘛,好…你覺得會有人會為這個不知名團體留下自己電話號碼嗎?送給你拿去賣?
留了一堆廢的資料才上車,試問真的有心問卷調查又怎會這樣?保證你們一定白費工夫。活在這個年代,對自己的個人資料保管一定要更小心。可能我認識少,為甚麼政府出了那知甚麼拒收廣告電話名單後,情況好像沒有好轉,反而變本加厲?